联系我们Contact us

米乐m6体育官网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
聚焦2025昆明两会丨2025年新目标:昆明地区生产总值锚定增长5%
更新时间:2025-03-11 19:16:31   来源:米乐m6体育官网

  2025年1月12日,昆明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,昆明市市长代表市人民政府,向大会报告工作。

  报告提出了2025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: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%左右,产业投资提高7%左右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%左右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%左右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.1%,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稳步的增长同步。

  大力提振消费,提高投资效益,全方位稳预期、扩内需,加力落实一揽子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,慢慢地加强发展内生动力。

 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。聚焦“两重”“三大工程”等重点领域,继续滚动实施“五个一批”项目,力争纳入省级重点项目150个以上,实施市级重点项目350个。

  推动消费提质扩容。持续培育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,推动特色商圈、商业街区、商业网点综合发展。落实“两新”政策,实施“4+1”行动,加速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,提振汽车、家电、家具、消费电子等大宗消费。

  精准推进产业招商。强化“一把手”带头招商,探索以商招商、场景招商、基金招商、区域联动招商等新模式,策划包装不少于50个重点产业招商项目。

  千方百计稳楼市。落实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8条措施,完善“市场+保障”的住房供应体系。提速2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,实施好8个配售型保障房建设项目。

  坚持“大抓产业、主攻工业”不动摇,健全“8+N”产业链推进机制,优存量、拓增量、提质量,努力锻造产业竞争新优势。

  争当全省新型工业化建设排头兵。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实施工业技改、技术创新项目100个,以数智技术、绿色技术改造提升化工、烟草、冶金等产业,确保四个传统产业产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。培育工业母机产业,打造出口导向型的国家级特色机床产业集群,力争装备制造业总体规模超800亿元。落实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措施,力争黄金产业规模超350亿元。

  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化的经济融合。主动融入国家澜湄数字化的经济合作计划,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信息大通道,推进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、昆明国际数据交易所建设,打造面向“两亚”数字合作示范区,实现数字出海。推进万溪冲智算产业园、磨憨围网数字化的经济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,力争数字化的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300亿元。

  促进现代服务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。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层次地融合,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比重达50%以上。

  深度推进文旅融合。持续打造六条“黄金旅游线路”,加快建成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。高标准建设滇池绿道配套设施,加快把环滇池岸线打造成为昆明核心旅游目的地。深化农文旅融合,培育19个乡村旅居重点示范村。确保接待游客人次、旅游业总花费均增长10%以上。

  坚持“三位一体”统筹推进,不断畅通教育、科技、人才的良性循环,大力推进创新发展。

  提升教育发展质效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,落实教育投入只增不减。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,新建、改扩建20所以上公办幼儿园,力争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提升5个百分点以上。实施优质普通高中扩容计划,新增省一级普通高中公费学位1500个以上。增加优质职教资源,力争新增“3+2”高本、“3+4”中本贯通试点各1个,加快推进市属高职院校“双高”建设。

  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发展。深入实施科学技术创新“七大工程”,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5家、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0个,通过评审高新技术企业600户。

  推动更深层次改革。完善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机制,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化建设。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全国试点,推进“交地即交证”常态化高效审批。

  加快建设磨憨国际口岸城市。改善基础设施“硬联通”,强化商贸物流“软联通”,促进“口岸+通道+城镇+产业+物流”联动发展。快速推进南坡国际产业合作区、磨憨国际集货中心等重点项目。谋划实施项目175个,新开工48个,力争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。

 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。探索与东中部地区建立产业转移合作利益共享机制。发挥好中老铁路城市联盟平台作用,与沿线州市及老挝方面协同推进中老铁路沿线综合开发利用,推动引领辐射中心建设。

  推进更高水平开放。主动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南向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,全力发展口岸经济。稳定运营“澜湄快线+”国际货运班列品牌,全力建设中欧(亚)班列集结中心。稳货源、强基础、拓航线,助力昆明机场航空口岸扩大开放。新缔结国际友城2座。

  打造更优营商环境。办好年度“10件惠企实事”。提档升级“局长坐诊接诉”活动,既要“坐诊”,还要“巡诊”“上门问诊”,切实解决企业未来的发展难题。加大“个转企”和个体工商户精准帮扶力度,净增“四上”企业200户以上。

  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。加快昆明都市圈规划建设,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。加强中心城区开发强度管理,突出基本功能区块、重要节点的城市设计,展现城市特色风貌。

 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。持续推进13个“特色风貌街区”打造,抓好14个“严格管理街区”、54个“秩序提升街区”整治提升。新增城市绿地200公顷。

 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。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分层分类帮扶制度,确保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,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。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500亿元,全市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数量达948户。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,积极地推进滇池沿线美丽乡村提档升级。新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。改建农村卫生公厕100座、农村卫生户厕1.3万座。

  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持续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始终生机盎然。

  着力提升生态环境品质。深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。加强空气预警监测,抓好以臭氧、细颗粒物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,确保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。抓好滇池、阳宗海、螳螂川、牛栏江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。快速推进滇池流域入河(湖)排污口整治,持续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。完成水土流失治理260平方公里、林草生态保护修复不低于50万亩。

  稳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。加快金沙江下游“风光水储”多能互补基地建设,开展分布式光伏多场景应用。加快东川堂琅变电站等电网项目建设,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380万千瓦以上,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45%以上,绿色能源产值达320亿元。

 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,继续办好10件惠民实事,采取更多惠民生、暖民心举措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 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。完善高校毕业生、农民工、退伍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,确保全年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6万个,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。

 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。持续开展“社保服务进万家”活动,推动社会保险扩面提质增效,力争基本养老保险、失业保险、工伤保险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546万人、155万人、188万人、599万人。

  夯实全民健康基础。深化疾控体系改革,全力配合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,加快磨憨医院建设,推进寻甸县医院搬迁,争取市第二人民医院投入运营,推动延安医院、市第一人民医院、市儿童医院等实现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争先进位,让群众享受“家门口”的优质医疗。持续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和县域医共体建设,力争全市95%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基本标准,75%的乡镇中心卫生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。